须知时无定法, 随人所见不同。佛菩萨境界且置, 姑以凡小之境明之。周灵王子子晋, 学仙, 过七日, 于缑山出现, 已到晋朝。故有诗曰:“王子去求仙, 丹成入九天, 洞中方七日, 世上几千年(几, 读平声, 近也。从周灵王, 至晋彼出时, 将及一千年耳)。”又吕纯阳遇钟离权于邯郸逆旅中。钟劝其学仙, 吕意欲得富贵后方学。钟与一枕令睡, 则梦见由小至大, 以至宰相, 五十年富贵荣华, 世所罕有。子孙满堂, 其乐无央。后以一事与上意不合, 遂自引退, 乃醒。睡时, 逆旅主人煮黄粱米粥, 梦中出入将相, 做许多大事, 经五十年之久, 及醒, 黄粱粥尚未煮熟。此不过仙人所现, 尚能于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业。况佛为天中天、圣中圣, 诸大菩萨已证法身之境界乎。故善财入弥勒楼阁, 入普贤毛孔, 皆于十方世界, 行六度万行, 经佛刹微尘数劫。汝看此文, 又将何以测度乎?须知三际无实体, 而在凡夫分中, 只见凡夫所应见之境, 不得以凡夫所见之境, 谓佛菩萨亦复如是, 了无有异也。今为喻明, 如镜照数十重山水楼阁, 实无远近, 而复远近历然。世间色法, 尚能如是, 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乎。故曰:于一毫端, 现宝王刹, 坐微尘里, 转大囧琺錀;十世古今, 始终不离于当念, 无边刹土, 自他不隔于毫端也。凡属不思议境界, 但当仰信佛言, 勿妄测度。果能恳切至极, 自可悉皆明了, 亦不须问人也。若不在恳切至诚、礼拜持诵上致力, 终日取非凡夫所能测之境界而妄测之, 则与幻人法师同一覆辙, 欲不受谤佛、谤法、谤僧之罪报, 何可得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