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佛友网

查看: 113|回复: 9

大小乘之差别。

[复制链接]

1011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善慧同修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7016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发表于 前天 08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大小乘之差别,核心在于见地之差别,由于见地之差殊,则显法分之不同,法分之不同,是则决定证果之异。是故,以权说,名为解脱,五乘权法,平等无异。若以实说,则说有大小差别,五乘之差殊,见地决定法分,法分又决定证果。如是,则能三根普被,不舍一众生。今之学人,不解佛陀密说,妄争论大乘小乘,或说平等,或说有差别,都是见地不达圆顿智慧,小乘人托大,大乘人狂妄,不解佛陀秘密说义所至。
譬如,四念处,请你说下何者小?何者大?云何平等?依理依事说出你的论证理由,方为丈夫:
一,"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”
二,"观身犹如虚空,观受不在内外两间,观心唯有名字,观善不善不俱不可得。"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711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善慧同修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5808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原创达人

发表于 前天 0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道缘 于 2023-5-26 08:51 编辑

以上二种皆不究竟。
真正的四念住,是观身如实,观受如实,观心如实,观法如实。不加改造与推敲,不加修饰与造作。(前三观都是一处观,后一种观法,是统御一切内外诸法,不再拘泥于五蕴四大。)
行大道不走旁径,遇草垛正好歇脚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2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善定同修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4346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发表于 前天 08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自己总结的吧,差点意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9

主题

1360

帖子

1562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562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发表于 前天 11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修四念处,要有修定的前行,因为无论大小乘四念处都是以慧为体

不然如实知,只能说说而已

念处落于何处,念住住于何处,都云山雾罩,抓不住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4

主题

5285

帖子

7285

积分

论坛元老

逍遥二仙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7285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发表于 前天 11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假如不能如实的认知无常苦空 就无法真正做到无我

就像那个多多说的 只要一天还认为美女的粪便是香的 那就一天无法断除对美女的痴迷

所以 小乘的无常苦空无我 正是现阶段很多所谓的“大乘人”所不具备的东西 空中阁楼经不起风吹雨打 一碰到诱惑 就倒塌了
观之一念 起而不住 念念弥陀 切切提斯 不离不弃 往复不住 其心自见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11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善慧同修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7016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14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道缘 发表于 2023-5-26 08:48
以上二种皆不究竟。
真正的四念住,是观身如实,观受如实,观心如实,观法如实。不加改造与推敲,不加修饰 ...

请问下兄台:
上边二四念处,是佛为文殊菩萨先说了第一四念处,文殊菩萨又问什么是真四念处?三问,佛陀三止,后才说最后的真四念处菩萨法,你说皆非就竟法,你的理由是,如实知身,受,心,法而不加改造与推敲等,我有一问:
你对经言:众生修造伽蓝,铸写形像,烧香,散花,燃灯,昼夜六时绕塔,行道,持斋,礼拜等种种行,你怎么如实知地不加改造及推敲的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8

主题

1935

帖子

3798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8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实修佛友原创达人

发表于 前天 15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观想是修行的一个方法。观想的内容应机随缘为上。

观想应该是八正道里的正精进的范畴,
看佛法应看八正道的全部,但正念的解读应该要自己实证,网上说的,或是高僧们说的,应该对自己都没什么太大的用处。
有物还无物,无明现尘埃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11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善慧同修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7016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16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不垢不净 于 2023-5-26 16:20 编辑
本来如此 发表于 2023-5-26 15:51
观想是修行的一个方法。观想的内容应机随缘为上。

观想应该是八正道里的正精进的范畴,

我愚见:
八正道是佛陀对声闻乘人权示方便,若依文字意解必堕教执,教执名法执,虽解无我,不能破无法,法执不除,所知障未破,智不圆满,不名佛道成就,最多证得四禅声闻罗汉果,次于缘觉,何况菩萨八地者?是故,观心为要,何以故?一切善,恶法皆由心起,若人行恶业,自受恶果,若人行善业,亦自成就善报,若人观心授持三聚净戒,坏贪,嗔,痴三毒,摄六根以六波罗蜜阻断外而六尘不染,则无心办道,无心,无相,无业,无果,无修,无行,无言,无念,无证,方名无学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8

主题

1935

帖子

3798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8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实修佛友原创达人

发表于 昨天 08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垢不净 发表于 2023-5-26 16:17
我愚见:
八正道是佛陀对声闻乘人权示方便,若依文字意解必堕教执,教执名法执,虽解无我,不能破无法, ...

还是依八正道修准称一点

正见具足是关键,至少我们要修涅槃境要先知道烦恼是怎么来的,知道烦恼是怎么来的才能去除烦恼,才能让烦恼永不再起.

学一学心理学是有必要的.
有物还无物,无明现尘埃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11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善慧同修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7016

最佳新人活跃会员

 楼主| 发表于 昨天 0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来如此 发表于 2023-5-27 08:56
还是依八正道修准称一点

正见具足是关键,至少我们要修涅槃境要先知道烦恼是怎么来的,知道烦恼是怎么来 ...

从教上来说,你的观点是没问题的,一切学人都必须学四谛,三十七善助品法分,学习十二因缘法及大乘六度万行菩萨法。打好基础,是必修课,此是通往一佛乘之通途,共法。
但是,迷心凡夫名此岸,悟解圣人名彼岸,大彻大悟菩萨名非此岸亦非彼岸。是故,一切到达彼岸者,最终还是要弃此八正道法船的。你说对不?我说的是结果,不是前因,你说与我说没有冲突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Archiver|中国佛友网 ( 沪ICP备13002176号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3-5-28 12:09 , Processed in 1.196983 second(s), 22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